中关村外国语学校 中关村外国语学校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中学部 > 中学特色 > > 正文内容

好习惯养成常用招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1-12-21

 

招数一:用表扬引领

开学初,班主任都会制订班级公约,如果班级公约的语言是冷冰冰的,缺少温暖、带有人情味的语言,过分地强求硬性目标,孩子们就会本能地抵触,要么置之不理,我行我素,要么反感,闹情绪,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我的做法是:树立榜样,用赞美的语言引领学生积极向上,把班级公约有计划地渗透在孩子们的日常行为中,让孩子不仅愿意接受,而且乐于接受。

班主任必须是有心人,看似不经意的表扬,实则是有计划的引领、渗透。比方说,要求学生早晨到校要自觉打扫卫生。老师可以先指点早到校的学生打扫,然后及时把他们的行为赞美一番。几句赞美的话、一个小典型,教室里可能就不会有闲着的同学了。

赞美是讲技巧的。一是言语之中一定要渗透老师或同学的感受,让被表扬的孩子体验到一种幸福感,同时也能激发其他同学急切想获得这种幸福感的动力。二是赞美的语言要让每个孩子都能到,而且还能得到强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在黑板的一角设立了一个精彩栏,专门记录孩子的好习惯。这样无论先到校的孩子,还是后到校的孩子都有机会看到,都知道该怎样做。记录的赞美语言可以在精彩栏中保留一天,孩子们有意无意地温故好多遍,可以更好地强化他们的好习惯。

 

招数二:小组捆绑式评价

小组捆绑式评价在操作中一定要讲究科学性。

1)分组有讲究

因为小组捆绑式评价实施的前提是公平竞争,所以分组 时老师要考虑到各种力量的均衡,组员性格特长的互补和相容。

2)人员定期调换

老师要根据小组的发展情况,有目的地定期调换个别组员甚至是组长,以保证小组间平衡的竞争力。否则,毫无悬念的竞争有名无实,达不到评价的目的。

3)规则要科学

捆绑式评价要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责任感为出发点,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为目的,尤其以能让优秀生最大限度地帮助后进生为重点。就拿我所教的数学学科来说吧,我规定:作业全对的可以给小组加一分,主动做思考题,每做对一题加一分。这两条是为优秀生考虑的,对于后进生,通常这两条得分的几率很小。为此,我增加了一条这样的规定:根据后进生进步的幅度给小组奖励,可依据对题率依次奖励3分、2分、1分。这样每个成员都有机会为小组挣分,每个人都是小组获胜的主力军。为了改掉个别学生订正作业拖拉的毛病,我加了这样一条规定:订正作业最快的小组可以依次加3分、2分、1分,这样小组成员之间就会互帮互助,激发他们的责任感。

 

招数三:建立精彩记录本

好人好事记录本几乎班班都有,但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部分孩子做好事只为了被记录表扬,如果没人看见的时候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针对学生自我约束力差的特点,我们班的学生,每人都有一本精彩记录本

精彩记录本有如下要求:

1.要求学生每天至少记录自己做的一件好事(通过这种自己鼓励自己的方式记载每一天的善行,就是一种自我教育。尽管学生记录的好事似乎很琐碎,但为别人服务的责任感就是通过这些小事开始培养的)。

2.每周至少写一篇战胜自我的经过,或者是表扬,老师要坚持每天翻阅学生的记录本,随时把捕捉到的精彩在班上朗读,以激励更多的学生。

精彩记录本的建立,让孩子时刻都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能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