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校 > 家长学校 > 正文

私立高中的 “另类”攀比

整理:中关村外国语学校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09-05-15

  新衣服、新鞋子、新手机、MP3、电子辞典……一些中小学生的攀比风潮,引起不少老师的担忧。最近一种全新的“卖废品”攀比在中关村一带的学生中悄悄流行开。每家都有不少该卖的废品,这也让不少“心细”的孩子盯上了。私立高中班主任说:“前两天,听学生们嘀嘀咕咕说着钱的事,可细听才知道,孩子们比的不是谁穿的衣服鞋子多少钱,而是自己家的废品卖了多少钱。”

  这位私立高中的班主任经过几天的观察发现,今年“盯”上家里废品的孩子不在少数,而打着为家里做清洁名义的孩子们,在把家里的废品悉数卖光的同时,这笔“外来之财”当然也揣进了自己的腰包。“我们家的啤酒瓶白酒瓶全让我卖掉了,还有废旧报纸和纸盒子什么的,总共卖了三四十元。”今年上高一的李昆说,他们几个同学一来学就商量起这个“进钱”的路子。

  拿着这些自己“勤工俭学”赚来的废品钱,开学前两天,私立高中的学生们开始理直气壮地聚餐。“以前我们开学前一起吃个饭,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反对,总说我们浪费家里的钱。这次他们应该没话说了,钱都没找家里要,是我们自己赚来的,看看老师还能说什么。”
  中关村的一位心理咨询师李老师认为,中小学生相互攀比主要是孩子们存在好奇心理,但攀比对孩子成长不利,尤其是相互攀比对一些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造成负担。另外,相互攀比还影响孩子们正常学习,可能引起同学间的隔阂。欧阳老师指出,家长对孩子的消费应理性对待,学校也应该对学生中的攀比风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倡导勤俭节约的风气,不能助长孩子相互攀比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