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校谈家庭教育的重要
整理:中关村外国语学校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09-04-21
据外国语学校的老师反映,经常有家长要求他们给上几节怎样教育孩子的课。看来,家长都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了。家庭是子女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及影响,将会直接关系到子女的道德品质、法纪观念、人生观等的形成。那么怎样的家教算是成功的家教呢?我从自己的经验中总结出两点,希望能对家长们有所启发。
一、教子做人
古希腊著名的教育家、哲人柏拉图有句名言:“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他主张通过故事、诗歌、戏剧、历史、演说、技艺音乐来教育青少年,“陶冶心灵”。他认为故事与诗歌的内容应该能够培养青少年“既温文又勇敢”、能养成“自成克制的美德”。17世纪英国思想家约翰•洛克(1632——1704)主张对青少年进行“绅士教育”,他最重视道德教育。他说:“我认为在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由引可见,古今中外家教都把教子做人作为重点,它也是成功家教的一条最重要的经验。这与外国语学校“先成人后成才,既成人又成才”的办学宗旨如出一辙。
二、言传身教
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家教成功的必要条件。托乐斯泰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斯特娜夫人说得十分透彻:“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亲的行为要自慎,应处处作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的影响的结果。”外国语学校王校长由此引申:老师的言传身教也很重要,老师要以身作则。
三、注意教育方法。
国外流传着这样一首《育儿歌》:“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这首育儿歌,含有丰富的哲理,说明家长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等,对孩子的身心发育都有密切的关系。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詹姆斯•毕伯库克曾对1300多位称职的父母做了调查研究,他归纳出了要做一个称职的父母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喜欢且经常与孩子亲近,爱而有度,严而有格;
2.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学习,乐于帮助孩子解决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困难;
3.善于和孩子交流和沟通思想感情;
4.家庭在有明确的“公约”,使孩子有规可循;
5.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6.按照孩子的程度,给孩子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
7.致力于创造一个和谐、欢乐的家庭氛围。
成功的家庭教育给予我们很多启示。外国语学校的老师希望家长给孩子创造有利的条件,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努力,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