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外国语学校 中关村外国语学校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中学部 > 教学工作 > > 正文内容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作者:初中化学老师王丽华 来源:未知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6-01-24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的反思习惯,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形式。下面结合本人在化学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一、创设情境,引导反思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习惯,首先要求教师有培养学生反思习惯的目标意识,即要清楚地意识到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反思什么,如何反思。其次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和反思能力,恰当地提出反思要求,指导的反思方法适合学生实际。再次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创设情景,正确处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课堂中的比重。
课堂上要指导学生对定义、定理的关键词反思:如没有这些词可不可以,换成其他词又如何?对实验现象的反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换成其他药品或操作顺序不同,现象会不同吗?又如在讲化学方程式时,让学生想想化学方程式的两边元素有什么特点?元素的原子又有什么关系?想想化学反应其实是什么样的反应?通过这样的提示反思,大部分同学很快就掌握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二、在讲评习题时,引导学生反思
教师在讲评化学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反思:
⑴反思解题过程:要克服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引导学生养成解题后再反思解题过程的习惯。这包括反思问题的表征、问题归类、求解的思路和过程。这种反思要尽量避免刚才解题的定势,换一个角度来审视,易于暴露问题。⑵反思解题方法的多样性:不要满足于一题一解,而要积极寻求其他可能的解法,争取一题多解。这不仅有利于加深对该题的认识和理解,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发散思维的培养和发展。⑶反思解题途径:解完题后,反思解题经验的总结。解题顺利了,有顺利的经验;解题曲折了,有曲折的教训,反思这些经验及教训,有利于通过积累获得提高,使解题经验得到及时的提炼和概括。“题后反思”不仅可以检查解题过程中的疏漏和错误,更可以理顺思路,深化知识,积累经验,进而拓宽思路,提高思维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上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解法与依据,其余学生做出评价,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反思:“这些解法跟我的解法比较怎样?” “这些解法各自的依据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在与他人对比中向他人学习,在学习中批判地进行反思,吸取别人好的方法与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在复习教学中,引导学生反思
在一个单元教学完成后,要培养学生进行总结反思:要求列出本章的知识网络图,小结本章做错的题目,针对本章自己的错题,出一份试题并解答,制定进一步复习的计划。除了对知识学习反思外,还要结合本单元学习,进行自我学习策略反思:你认为目前学习方法是否有效,为什么?需要改变的是什么,如何改变?是否还需要做其他改动,是否执行了计划,计划是否解决了问题,是否还存在问题?以促进学生对自我学习方法的反思,了解自我学习策略的局限性和有效性,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再认识,清楚进一步学习的任务和策略,时刻监控自己的学习活动,逐步总结稳定自我学习风格。
在阶段性复习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收集和总结学生在学习中发生的典型错误,设置在典例剖析中,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反思问题,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揭示相似问题之间的不同结构和本质区别以及不同形式的问题之间的相似性和本质上的一致性。例如复习“溶液”时可针对溶液这一概念,要求学生反思:溶液的特征有哪些?溶液的组成有什么?通过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积极讨论,学生结合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等知识讨论出根据给定物品设计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多种方法。
四、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
反思是一种自我评价,注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进行反省、分析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控和改善学习的策略。让学生明确反思不仅能及时改正错误,还能优化已有认识,提高自身水平。有反思习惯的学生,会对学习计划、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进行自觉、主动的反思。在教学探究和交流活动中,教师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实践、反思得出结论,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探究与反思要适当给予肯定,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会很开心,其反思意识会更强烈。
总之,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要把反思习惯的培养贯穿于各个环节,让学生在反思活动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